在科学仪器研发方面,上海有条件、有基础、有需求,应该勇挑重担,参与国际竞争。
目前,全球科学仪器研发和生产高地主要有三个:一是美国,主要企业有赛默飞、丹纳赫、安捷伦等;二是欧洲,主要企业有蔡司、梅特勒—托利多、艾本德等;三是日本,主要企业有岛津、日立高新、日本电子等。
我国分析仪器行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,全国多地出现了北京分析仪器厂、上海分析仪器厂、江苏电分析仪器厂、川仪九厂、佛山分析仪器厂、沈阳分析仪器厂等近40家国有企业,但大多数因改制和市场化因素逐渐消失。
在科技部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、财政部以及地方科技部门的支持下,我国科学仪器产业近年来有较大发展,建设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群,以北京、天津为中心的渤海湾科学仪器产业带,以长春、大连为基础的东北科学仪器产业化基地等。其中,长三角是国内最具活力的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区域,研发人才相对集聚,产业布局结构合理,资本推动比较充裕。
近年来,上海自主研发的一批中高端仪器产品走出了国门。如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中高端光谱仪器,已批量出口到德国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,并出口到泰国、伊朗等“一带一路”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,为深海探测、能源开发、地矿分析等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。由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毛细管电色谱仪器,出口到美国,服务于高端的蛋白质分析、基因组学、代谢组学等生命科学前沿研究。由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移动式“P3实验室”科学仪器,出口到印度,用于现场应急分析。